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世界当代文化教育史-第2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Page 90…
4。印度
(1)文化事业
新闻
印度是亚洲新闻事业较发达的国家。但人口多,每千人拥有日报不到20
份。报刊为私人企业,广播、电视则由政府经营。
1947年独立后,新闻事业迅速发展。1985年有报刊19937家,其中日报
1334家,周刊5898家,总发行量5000万份。报刊出版发行主要集中于大城
市。用85种文字出版,其中16种为本国主要文字。印地文报刊最多,计5655
家,英文次之,计3689家。日报中有印地文报442家,英文报11家。英文
报的发行量和影响都较大。
主要报纸控制在大资本家手中,形成大的报系,如R。N。戈恩卡家族的《印
度快报》报系、达尔米亚…贾殷财团的《印度时报》报系、比拉家族的《印度
斯坦时报》报系、塔塔家族的《政治家报》报系、T。K。高希家族的《甘露市
场报》报系、卡斯图里家族的 《印度教徒报》报系等。在印度报刊总发行量
中,40%属联合股份公司经营的报刊,36%属个人所有的报刊,8%属社团报
刊,2%属政府报刊。
广播电视由政府新闻广播部主管。1951年中波广播覆盖全国人口的21
%,50年代末期达到55%,1984年增长到95%。全印广播电台和所属各台
每天使用21种境内主要语言和246种地方语言广播。1959年在联合国教科
文组织援助下试播电视,1965年在新德里开办一般性电视节目,到1982年
建成电视台7座。1983年9月“印度卫星1B”进入轨道,10月开始通过卫
星传送和直播电视节目。1987年有46座电视台和180座电视转播台,覆盖
人口达到70%以上。广播电视特别重视有关农业、小工业、卫生保健和家庭
计划等农村发展节目和对青年的广播。对国外广播使用25种语言,每天播音
累计56小时。
最大的两家通讯社是印度报业托拉斯和印度联合新闻社,都是由报纸全
股经营的企业。此外还有以发印地文消息为主的印度斯坦新闻通讯社和印度
新闻社、政府的印度新闻处以及一些特稿社。
出版
20世纪中期以来印度出版业发展迅速,出版物品种和数量居第三世界前
列。
1947年独立后,政府大力支持中小学教科书国有化运动,并鼓励出版民
族文字书刊。多数商业出版社都经历了先出版中小学教科书,然后扩大出版
品种的发展过程。1968年,中小学教科书出版基本国有化。1975年,年度出
书13000种,进入世界主要出版国家行列。
全国现有注册的出版社7000多家,但每年有出版能力的仅3000家。年
度出书100种以上的大型出版社20家,年度出书50~100种的中型出版社
100多家。主要的大型商业出版社有:联合出版公司、维卡斯出版公司、红
鹿袖珍丛书出版公司。主要政府出版机构有:国家图书托拉斯、萨希蒂亚科
学院、全国教育与训练理事会、新闻与广播部出版处。英国和美国的出版集
团大多在印度设有子公司或办事处。新德里和孟买是全国出版中心。
印度公众对出版物的购买力很低,全国70%的出版物由各种图书馆购
买。书刊的发行由20家商业出版社(兼营批发和进口书刊业务)和10家全
… Page 91…
国性书刊批发公司(兼营进口书刊业务)垄断。全国最大的书刊批发与进口
公司是UBS出版与发行公司。全国共有书店1500多家,规模都很小。不少边
远城市尚无书店,只有流动书摊巡回出售图书。
全国性行业组织有:印度出版商与书商联合会(1953年成立)、印度出
版商联合会(1973年成立),前者还是国际出版商联合会的南亚地区办事处。
政府管理全国出版业的机构是国家图书发展局。1957年颁布版权法,并
成立了版权局。 1958年加入《世界版权公约》,1971年加入《伯尔尼公约》。
印度本国出版社自1986年起采用国际标准号,语区号为81。政府对所有出
版物与进出口出版物均免税。政府协助和鼓励本国出版物出口。进出口出版
物向进口管理申请许可证,禁止“政治上对印度有害和宣扬色情及暴力”的
出版物进口。
全国性出版物目录是《全国图书目录》。1985年,年度出书15000余种
(不含政府出版物)、期刊16000余种。图书文种多达85种。其中英文书
5000余种、印地文书2800余种,马拉提文、泰米尔文、孟加拉文、乌尔都
文图书均超过1000种。英文书销量最大,印地文书次之。最有影响的期刊有:
《印度斯坦周刊》、《政治家》周刊、《印度画报周刊》、《闪电》、《妇
女》。1985年,印度进口书刊以科技类和儿童读物为主,英国和美国是主要
进口国。出口以印美合作出版的教科书为主,东南亚和西亚诸国是主要出口
国。图书与期刊年度出口贸易额各为2亿卢比左右。国家图书托拉斯主办两
年一届的新德里世界图书博览会,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图书博览会之一。
语言文字
印度是个多民族的国家,主要语言有印地语、乌尔都语、泰卢固语、孟
加拉语等15种。印地语为国语,英语为官方语言。
印地语属印欧语系印度…伊朗语族印度语支,是由古梵语发展而来的一种
现代…雅利安语言。分布于印度中部和北部的中央直辖德里特区、北方邦、中
央邦、比哈尔邦、拉贾斯坦邦、哈里亚纳邦等地区。使用人口有2亿多,是
印度国内最为通行的一种语言。此外,在毛里求斯、斐济、特立尼达和多巴
哥、圭亚那、苏里南等地的印度裔居民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讲印地语。印地
语有5大方言,即西部印地语、东部印地语、比哈尔语、拉贾斯坦语和山地
印语。每种大方言里又各有若干方言。标准语的基础是通行于德里和梅拉特
附近地区的克里波利方言,属西部印地语。
印地语标准语有元音11个,辅43个。54个音位中,有1个元音和5个
辅音是外来音,只使用外来语中。印地语原有的10个元音都有对应的鼻化形
式。辅音中不但清塞音、清塞擦音等有对应的送气音,浊塞音、浊塞擦音、
闪音等也都有对应的送气音。送气和不送气音有区别意义的作用。一般没有
重音,也没有声调。语法比梵语大大简化,名词有阴性、阳性和单数、复数
的范畴。在少数代词中还保留了格的残余形式。名词格的形式已经消失。句
中名词或代词跟其他词之间的关系是在名词或代词后面用后置词来表示。动
词除有人称、性、数等范畴外,还有体、时、式、态等范畴。句子的基本语
序为主语—宾语—谓语。词汇方面,基本词汇大部分是从梵语演变而来的。
各专业学科的术语,近来的趋向是直接取自梵语,或用梵语构词法创立新的
梵语词。在穆斯林统治时期,印地语吸收了大量波斯语和阿拉伯语词。英国
统治时期,它又吸收了大量英语词语,至今还在不断地从英语吸收新的词语。
在吸收外来语同时,它还吸收了外来语的一些构词手段。
… Page 92…
印地语使用天城体文字。这是一种音节拼音文字,由古代的婆罗米字母
演变而来。自左而右书写。
(2)教育事业
概况
印度是世界上的文明古国之一。1947年独立以后。印政府有计划地发展
现代教育,使印度从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水平提高到先进工业化国家的教育水
平。独立后的印度宪法对教育事业的性质、任务、地位和作用,作了明确的
规定。宪法规定,国家要尽力为所有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和义务教育到14岁。
普通教育发展较快。在第一个教育发展五年计划期间 (1955~1959),6~9
岁的儿童中仅有55。8%入学;而到第六个教育发展五年计划期间(1980~
1984),入学人数达到110。0%(其中包括超龄儿童)。
印度政府正竭力在第七个五年计划(1985~1990年)和第八个五年计划
(1990~1995年)对教育进行改革。印度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
下几方面:
①进一步普及与更新初等教育。印度政府在1986年国家教育指导方针中
要求:到1995年,要向所有未满14岁的儿童提供免费的义务教育。同时,
改善小学办学条件,使每个学生都能正常地由一个教育等级升入下一个教育
等级;应在初等教育阶段采取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与家长的
积极性;为辍学学生、童工和女孩开办一项大规模的系统的非正规教育课程
计划,并力求提高教育质量。
②加强教育与生产劳动的相互作用。为提高教育的效益,使高中毕业生
具有易于就业的技能,印度政府将提高职业教育地位,并争取使50%的学生
转到职业型高中上来,这一比例在1995年要求达到25%。印度已将劳动实
践看作所有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拟定了系统的职业教育计划,试图
借此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减少技术劳动力的供需失调。
③继续促进教育机会的均等。印度为了确保贱民种姓、贱民部落以及教
育落后的阶层和社会地位低下的社会集团等家庭的子女能够入学,正在采取
各种办法和措施,如为他们提供奖学金、在高校招生时给予照顾并在政府和
公务部门中为他们预留一定比例的就业名额等。同时,印度政府更加重视非
正规教育体系的发展,以加强农村扫盲教育和妇女教育,力图实现教育机会
均等的理想。
教育行政
独立后的印度是联邦制国家。宪法规定教育行政分为中央、邦和地区几
级,以邦一级为主。中央和邦教育部根据教育专家提出的建议,制定教育计
划与革新方案,付诸实践。中央教育部对各邦教育部起顾问作用。中央教育
部主管直辖区的教育、国家重点大学与科技机构、全国教育发展计划及国际
文化教育科学的交流活动等。各邦有自主权,依据宪法规定实施普及义务教
育;所有公民在受教育机会方面平等;在学校中可自由选择不同的语言讲课;
邦教育部可制定本邦的教育政策。各邦教育部门主管中小学教育,但对高等
教育也有很大的影响。地区一级的教育机构主要负责初等教育,也有很大的
自主权,在拉贾斯坦及马德拉斯等邦已下放到街道一级。学校管理制度不统
一,可以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各类学校的具体条件而有所区别。
宪法规定教育经费主要由国家预算、各邦和中央直辖区经费中拨款,各
地社团组织也可提供适当的教育费用。据 1978~1979年统计,邦教育经费占
… Page 93…
国家总支出的4。68%;直辖区教育经费占国家总支出的12。4%。直辖区的
教育是最发达的,特别首都新德里的教育为全国的范例。
学制(见下图)
印度学制结构不统一。一至四年级或五年级,有的称为小学教育阶段(如
在旁遮普邦),也有称为初级小学教育阶段 (如在古吉拉特邦);五至七年
级或六至七年级称为中等教育 (在旁遮普邦),或称为高级小学教育(在古
吉拉特邦),也有称为高年级基础教育或初级中学教育阶段(在北方邦)。
一至五年级通常招收6~11岁儿童入学,六至八年级招收11~14岁学生。儿
童入学年龄有的邦为5岁,有的邦为6岁。其他阶段的教育结构也因邦而异。
1968年,印度政府认为,全国各地的学制大体一致的好处多,于是大力
推广10·2·3学制。“10”代表普通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2”代表高
中阶段,有的邦则附属于高等教育的预科。“3”代表高等教育阶段。新学制
有利于普及10年义务教育;能够用二年时间分别做好学生升学或就业的分科
准备;也有利于保证高等教育的质量与劳动力的供求平衡。从教育改革的趋
势看,新学制将通过各邦试行后,逐步成为印度全国性的主要学制。
… Page 9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